內容大綱
★《斷捨離》是在實行「斷」和「捨」之後,進而開放對物品的執著,處於輕鬆的狀態(離)。 ★ 透過整理物品,啟動覺察的心,整理心中的混沌,也磨練內在智慧。
★ 2011心靈養生年度之最。《斷捨離: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捨棄多餘的廢物,脫離對物品的執著,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!》
我們對身邊無用的物品,總有一個留存的理由,「總有一天會用上」、「丟了很可惜」...明明不需要、不適合、不舒服...卻還留在家裡,一直擱在那裡放著不管,久而久之物品的本質早已形同垃圾。
回顧2011年可謂是驚嘆不斷,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,日本的強震、海嘯、核災,美國多起的龍捲風,氣候的聖嬰現象,似乎改變了人類的文明歷史,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,越接近2012年,末日預言甚囂塵上,當未知的混沌來臨時,我們應該如何因應以對?唯有啟動覺察的心,整理心中的混沌,才能泰然的面對外在的變化,因此在今年眾多的出版品中,推選了《斷捨離》。
「斷」=斷絕不需要的東西
棄置的雜物略分為三種:「不用的物品」明知非丟不可,但還是遲遲無法付諸行動;「在用的物品」明明不怎麼特別喜歡,也勉強使用,總是隨意亂放;「執念的物品」有強烈的執念和回憶,捨不得丟東西。物品要使用才有價值,意識到物品的量和質,戒斷用不到的物品,才能停止超出所需份量物品的流動。
「捨」=捨去多餘的廢物
檢視過去使用的物品,如果現在不需要了,就不應該抱持著「說不定有一天」會用到而漫無目的地收納著。要有計畫性地送到現在需要的地方,保持捨去物品時的流暢度。
「離」=脫離對物品的執著
著眼於物品和自己的關聯性,同時重複「斷」和「捨」,篩選、嚴選出現在最適合自己的物品。對於無用的物品,要正面迎戰對丟棄的猶疑,甩開對物品的執念,就能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
「由外清理至內,由心覺察至外」,讓周遭物品和環境成為自己的力量,透過《斷捨離》整理心中的混沌,也磨練內在智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