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成串聯發展軸心,塑造國際都會意象;推動都市更新,促進周邊地區再發展;提供便捷運輸,開啟發展先機等目標。與此同時,尊重環保生態,發展地方產業,運用南港區人文自然資源之特色,結合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與南港區農會,聚焦南港區的茶作文化及便利的登山廊道,積極推展休閒農業。除了振興當地產業外,並提供民眾一個兼具環保、教育功能及舒適、安全與便捷的親山環境。
緣此,中華科技大學與南港區公所共同規劃主辦「璀璨的明珠:南港——從黑鄉邁向人文科技城」活動,期望藉著本次活動的舉辦,幫助校內師生及南港區民眾深化對在地社區的瞭解,進而產生情感連結,形塑社區營造新思維。
10月6日上午10點在本校復華樓11樓舉行盛大的開幕茶會,由本校孫永慶董事長及校長田振榮主持,與會貴賓雲集,包括南港區長王先黎、議員李彥秀、李建昌、里長、南港區各級學校校長…等。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也親臨致詞,除肯定與感謝本校用心辦學外,也表示將研究以安排校外教學或借展的方式,讓更多南港學生參觀展覽,認識南港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本次展覽活動引起南港地區相關機構與各級學校極大迴響,除積極洽商借重校內教師專長參與社區營造的事務外,也期待以南港最高學府的本校為領頭羊,協助帶動南港各級學校,創造資源共享的學習型社區。
 |
 |
本校藝文中心展覽大廳空間寬敞 |
田振榮校長接受媒體採訪 |
http://udn.com/NEWS/DOMESTIC/DOM2/8982486.shtml
活動主題規劃
1. 南港區人文˙社區˙產業介紹
(1)南港的歷史沿革:歷史沿革、行政區變遷、產業歷程
(2)今日及未來南港:會展中心、軟體中心、車站中心、文創中心、生技中心
(3)南港在地生活通:桂花南港、美食南港、休閒南港、宗教南港、茶葉南港
(4)南港舊地名對照表、南港煤炭小火車鐵軌路線圖、南港40條街道名、南港列管老樹、南港文化導覽地
圖
2. 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:中華科技大學的專業領航
(1)新竹校區:航空教育的推廣與實踐
(2)雲林校區:生技產品研發與展示:面膜、無患子洗手乳、有機蔬果等。
(3)中華科技大學研發自製咖啡機實體展示
3. 體驗活動規劃
(1)製茶流程:製茶設備展示、製茶體驗活動
(2)茶道˙道茶:品茗文化、陳列與茶葉有關之文物與產品
(3)咖啡豆˙研磨˙咖啡香
(4)南港輪胎實體展示:輪胎與科技
4.講座與參訪活動
(1)環境保育:四分溪─封溪護魚˙生態保育;茶山˙步道;臺灣藍鵲的復育
(2)茶文化系列講座:南港包種茶的興盛與危機、包種茶的淵源考
(3)南港黑鄉系列講座:南港煤礦興衰史、南港工業發展史、八卦窯的歷史歲月、瓶蓋工廠的古蹟維護
(4)南港輪胎的過去與未來
(5)台北找茶園參訪
5. 靜態展示區內容規劃
(1)製茶機具陳列:萎凋架、搖菁機、殺菁鍋、望月式揉捻機、乾燥機
(2)茶文物展示
6. 植物展示:茶樹、桂花、咖啡樹、香草植物
7. 活動紀實
(1)導覽志工培訓
(2)影像紀錄
 |
 |
校長致詞貴賓雲集 |
台北市教育局林奕華局長親臨致詞 |
系列專題講座:
(一) 政策篇
1.南港的五大中心的建設與規劃
2.消失的平交道:南港車站三鐵共構
3.銀行政策與民眾生活:南港臺灣土地銀行
(二) 產業篇
1.茶產業的轉型與包裝
2.茶園與茶餐廳的聯合行銷包裝
3.「筍」人又利己:南港綠竹筍
4.闕河安:〈以農立國:南港區農會與茶產業的推廣〉
(三) 環境篇
1.謝建志:〈四分溪的整治與復育〉
2.山水綠生態公園
3.董巖平:〈南港的最後一快溼地〉
4.邱添祿:〈台灣藍鵲的保育〉
(四) 科技篇
1.繞著地球跑:輪胎與科技運用
2.南港軟體園區的建立
(五) 人文篇
1.一個文化地標的消失:八卦窯煙囪
2.不能沒有你:瓶蓋工廠的文化保存
(六) 中華篇
1.黃聖芳:〈咖啡機的研發與製造〉
2.陳清敏:〈中華科技大學如何融入南港社區總體營造〉...(詳全文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