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單元 課程簡介 教學大綱 製作團隊 關鍵詞彙 意見反映
首頁 > >

 

07單元 關鍵詞彙

 

關鍵字 說明

紅斑(曬斑) 通常發生在暴露後3-4小時,是真皮發炎反應致血管擴張、血流量和通透性增加,紫外線照射後2小時內,接受紫外線輻射之表皮角質(曬傷細胞)和Langerhans cells產生凋亡。
藥物食物光過敏反應

於服用藥物食物後數分鐘至一小時發生的反應,症狀通常類似曬傷或出紅疹、濕疹、丘疹、蕁麻疹,其好發於容易暴露於陽光的部位,包括耳、鼻、臉、頭頸部及手臂。

藥物食物光過敏反應之原因 藥物的化學結構容易與紫外線發生化學變化產生自由基,導致自由基對人體皮膚的傷害,或形成抗原引發皮膚的過敏反應,或者吸收光線,直接造成暴露陽光下的皮膚組織損傷。
皮膚老化的表徵

1.斑斑點點以及色素分布不均
2.皮膚萎縮
3.皺紋的產生 、 動態性的皺紋、靜態性的皺紋
4.皮膚鬆弛
5.乾燥以及粗糙不平
6.皮膚腫瘤和皮膚癌的產生。

動態性的皺紋 是由於臉部表情肌過度的收縮所引起,例如眼尾的魚尾紋、眉間的皺眉紋以及額頭的抬頭紋等,這些皺紋可以藉由注射肉毒桿菌來得到很好的治療。
靜態性皺紋 是真正皮膚的老化象徵,通常最早出現在眼睛的周圍,再逐漸出現到全臉。
皮膚鬆弛 因為皮膚的彈性纖維變性以及膠原纖維減少所導致。
基底細胞癌 為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。大多發生在曝曬部位如臉部,手背及前臂,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。表皮周圍光亮凸出、呈現膚色伴隨有微血管擴張的小腫塊,中間偶爾有潰瘍傷口。
鱗狀細胞癌

為亞洲人第二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,約佔台灣皮膚癌27%,外觀上為突出的屑狀角化腫瘤或潰瘍。易發生在陽光長期照射之處。通常會發展成大而蕈樣狀的腫塊,而且可能經由淋巴腺散播出去,造成淋巴結腫大,更可能轉移到其他內臟。

皮膚黑痣的ABCDE

A:Asymmetry(不對稱),良性的色素性病灶多是對稱的,也就是說,如果在病灶中央劃一條線,左半和右半應該是對稱的
B:Border irregularities (邊緣不規則),良性的病灶邊緣是規則的且界線分明,而惡性黑色素瘤病灶的邊緣是不規則的,常出現界線不清的現象。
C:Color heterogeneity (顏色不均勻),顏色不均勻,深淺不一。
D:Diameter>6mm (直徑>6mm),一般來說,小於六公釐的色素性病灶以良性居多,病灶直徑大於六公釐,要特別注意
E:Evolution of color,elevation of size in recent months (顏色改變,大小增加),病灶的顏色若有變化或短時間內快速變大﹑凸起甚至有潰瘍、流血、疼痛的情形出現也要立即就醫檢查。

痣惡性變化的危險徵兆

1.顏色的改變:尤其是紅色、白色、及藍色;突然地變深色。
2.直徑的改變:尤其是突然的增加。
3.外形的改變:特別是不規則邊緣的生成。
4.表面特徵的改變:特別是鱗屑、爛、滲液、痂皮、出血、潰瘍的生成,在病灶的表面形成香菇狀的腫塊。
5.硬度的改變:特別是變軟或容易破碎的。
6.症狀的改變:特別是搔癢。
7.形狀的改變:特別是從先前平坦的狀況變成不規則凸形狀。
8.周圍皮膚的改變:尤其是從病灶的色素滲透到病灶周圍的皮膚或有衛星病灶(satellite lesions)。

皮膚癌的預防

1.平常注意防曬,定期自我皮膚檢查,是皮膚最基礎的保養方法。
2.如果發現皮膚上有不尋常的腫瘤、潰瘍或痣的顏色、形狀突然改變、容易流血或傷口不易癒合等,都應該尋求醫師診治。
3.多數的皮膚癌化過程相當緩慢,加上外表容易觀察,若能有所警覺,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。

 



紫外線與防曬 UV radiation and Sun ProtectionCUSTCourses 徐令儀製作